新就业群体更需包容与关爱
据报道,陕西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总工会联合省级有关部门单位,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破解新就业群体进门难、歇脚难、用餐难、融入难、维权难“五难”问题为主要内容的三秦暖“新”行动。这对于促进全社会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十分必要,令人称赞。
数据显示,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随着新就业群体人数增加,与之相伴的“五难”问题也愈发显现。外卖骑手被挡在小区门外、网约车司机面对恶意投诉无法维权等时有耳闻。部分小区物业认为增加了管理难度、一些经营户担心提高成本、一些平台企业规则不透明等是导致“五难”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
新就业群体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解决好“五难”问题,关乎新就业群体工作体验和生活质量,体现一个城市的包容程度和治理水平。这需要发挥叠加效应,让政府、平台企业、社区、物业、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就职能部门来说,需要进一步把新就业群体服务保障做到细微处、做到心坎上。目前,很多城市以“友好城区”建设为目标,着手打造“友好楼宇”“友好街区”“友好商圈”等多元场景,这些暖心举措都是破解新就业群体“五难”问题的具体实践。作为新就业群体的直接管理者,平台企业应优化算法与工作调配机制,给予从业者更合理的派单时间,不能因过度追求效率而牺牲他们的就餐、休息等基本需求。
破解“五难”,社会力量的参与不可或缺。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开展关爱活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的健康检查、法律援助等服务,公益组织、慈善机构积极介入,捐赠物资、资金,助力改善新就业群体工作与生活条件等。众多经营户和广大消费者是新就业群体工作连接的“两头”,应主动给予新就业群体必要的便利和包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些关爱,既是对新就业群体辛勤工作的认可和尊重,又体现了城市的文明与温度。
社会发展不仅要有速度,还要有温度。以暖心举措破解“五难”,必将增强新就业群体的社会归属感、职业荣誉感、工作获得感,实现新就业群体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