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2小时不限次数电话号码-400元3小时快餐,凤楼信息茶楼的官方网站,51茶馆

中国文明网总站

神木市立足实际学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

  

神木市西沟街道四卜树村,新建的房屋整齐划一,美丽宜居(无人机照片)。陈静仁 摄

  村美人和,业兴民富,是怎样的一幅图景?

  初冬时节,不妨来神木逛一逛。于乡间田野行一行,迎着朔风,嗅那五谷余韵;或是迈进敞亮的农家小院,与村民围炉话丰收。

  近年来,神木市积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深度挖掘自身潜力,巧妙利用地域特色,围绕“环境美韵”“产业富路”“治理慧策”精准施策,奋力绘就一幅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

  打造乡村宜居新貌

  “环境美了,生活才会更美?!闭馐巧衲臼泄愦笈┐迦褐诘墓餐纳?。

  从神木市区出发,沿着宽阔的公路前行,约50分钟便可抵达西沟街道四卜树村。走进村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规划有序的民居,村里的中心广场上还有几位老人正悠闲地晒着太阳。

  “现在不仅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漂亮的新房,村里还建起了文化广场、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音乐喷泉、超市、幼儿园也是应有尽有,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变得像花园一样?!彼牟肥鞔宓持Р渴榧嵌趴ㄌ镒院赖厮?。

  四卜树村的变化,只是神木市扎实推进宜居乡村建设的缩影。近年来,该市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的部署要求,积极鼓励村民“厕所进院”,对自建厕所给予补贴,累计完成户厕改造数千座,让村民告别了传统旱厕的不便与不卫生。在污水治理上,通过控源截污、综合施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率不断攀升。垃圾处理也探索出了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有效减少了垃圾出村量。

  同时,神木市还积极开展农房改造提升工程,按照建设标准给予补贴,众多农户踊跃参与,使村庄的房屋旧貌换新颜。庭院功能提升亦同步推进,对发展庭院产业的村民给予扶持,房前屋后的小菜园、小果园不仅增添了绿意,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全市部分村庄还成立了环境管护专班,设立“群众自筹、财政匹配、集体提取”的环境管护金,确保环境整治成果长效保持,让乡村始终散发着清新宜人的气息。

  铺就产业致富坦途

  神木市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既拥有产业发展的优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充分发挥优势,应对挑战,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当地的答案是“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去年,神木市按照企业自愿、村企协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首批遴选80个工业企业同88个行政村结对,通过多举措找准村企双方的结合点和共赢点,以务实举措推动村集体和村民持续增收。

  在位于窟野河畔的沙峁镇石角塔村,曾经大片土地撂荒,村民主要依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如今,这里已成为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通过土地流转,陕西龙华煤焦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此投资1.6亿元,成立了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公司,全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走进蔬菜大棚区,只见温室大棚鳞次栉比,大棚内果蔬长势喜人?!耙郧巴獬龃蚬?,离家太远,所以在村里建起大棚后我就回来上班了。现在一个月工资能有5000多元,收入不错还能照顾家人?!贝迕窈亟世妓?。

  “截至目前,公司先后投入5500余万元资金,帮助石角塔村初步构建起集粮、果、蔬生产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体系。”据神木市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文伟介绍,蔬菜大棚区已建成20座日光温室和20座拱棚,现种植有西葫芦、豆角、茄子等20余个品种,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也有力推动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水涨船高”,让乡村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构建乡村善治格局

  “和美”乡村,离不开有效的治理。宅基地改革就是神木市村庄治理的有效抓手之一。

  位于滨河新区街道的骆驼场村由原骆驼场村、老虎沟畔村和曹伙盘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过去,这里虽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宅基地利用不充分、布局分散等问题,制约了村庄的进一步发展。被列入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以来,骆驼场村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宅改’+村自治”模式,稳步推进各项改革举措。

  据骆驼场村党支部书记杜云飞介绍,在改革过程中,村里首先对全村的宅基地数据进行了详细摸底,全面清查现有农村宅基地院落的准确数据,包括建成时间、居住情况等,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村上制定了多项制度,为宅基地的规范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宅改”工作的深入开展,让骆驼场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已逐步发展成为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备的城郊融合村,成为了神木生态宜居田园示范村、滨河新区城镇生活新空间、农旅融合乡村休闲观光地的典型代表。

  在乡村治理中,神木市特别注重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在全市各村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精心培养“法律明白人”,让村民懂法、守法、用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同时,通过评选“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大力弘扬传统美德,积极倡导文明新风。(作者:陈静仁 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