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之力铸时代之魂——2024年榆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果丰硕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榆林大地,赓续文化根脉,厚植文化自信,不断铸就凝心聚力、薪火相传的时代之魂。
从深化理论武装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从弘扬时代文明新风到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2024年,榆林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气象万千、生机勃发。
一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六次、七次全会部署要求,牢牢把握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不断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榆林新篇章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高举思想旗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旗帜引领方向,思想就是力量。榆林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大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一年来,全市上下聚焦首要政治任务,加强理论学习,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
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各级党组织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委常委会会议(党组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议题”。服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12次,交流研讨10次。
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有多深刻、追求有多笃定,发展的天地就有多广阔。
《示范引领 勇挑大梁》等3篇理论学习中心组署名文章在陕西省《中心组学习》推广交流。建成智慧宣讲管理平台。丰富“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内容供给,订阅数1331万,阅读量3.45亿次,12个县级融媒号全部上线?!赌晡堆沃荨贰堵飞罚骸耙ざ匆缴币簧匾慌怠坊竦谩把扒抗毖捌教?024年全国县级融媒优秀作品。
宣讲方式更加精准多元,有效触达群众。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开展全国两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大主题宣讲活动逾3900场次,受众近27万人次。打造“上郡讲习”微视频宣讲品牌,神木“乡言乡语传党音”、米脂“板凳会议”等宣讲方式备受群众青睐。吴堡采取“理论+文艺”形式宣传党的理论成果,收到良好效果。
在理论学习与宣讲提质增效的同时,理论研究阐释也深入推进。同样,理论研究越深入,理论学习和宣讲的学理支撑就越坚实。
围绕榆林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产业振兴等领域,各级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优秀理论文章72篇。服务榆林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思想政治课题研究,联合省社科联形成研究成果86项。编辑出版《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的创新与实践——榆林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成果》,推动理论成果转化。
强化正面宣传,汇聚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主流声音成为顶流声音,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回首这一年,榆林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在宣传的广度、深度上持续发力,让正能量与大流量双向奔赴。
一件件有思想、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精品佳作,送达指尖、传到耳边、呈现眼前、沁润心田,让主旋律更高昂、正能量更强劲。
中宣部组织22家中央、省级重要媒体来榆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大型主题采访。市县两级媒体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纪学习教育”“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等重点专题专栏。策划组织陕北榆林过大年、“清爽榆林”文化旅游季、西部氢能博览会、榆林国际煤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并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传播平台,开展多媒体报道、多样化展示、多终端推送。靖边县新媒体作品《不要让“药品”变成“毒品”》获国家纪念奖、陕西省一等奖。
坚持党性,新闻舆论工作才能有明确的立场和指向;坚持人民性,新闻舆论工作才能获得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
聚焦经济、民生、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等领域,组织中央、省级、市级主流媒体开展“每月一主题”集中采访活动。中央媒体刊播榆林重点稿件1300余篇,省级以上媒体刊播重点稿件12400余篇。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关切,举办市级新闻发布会26场次。全国市级融媒体中心试点建设有序推进,全媒体用户量达1850万?!都际醺衬苋缴∈种浦敲浇ㄉ琛啡胙∪」悴サ缡用教迦诤系湫?、优秀案例。米脂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叶柯在陕西省第十一届“好记者讲好故事”中获一等奖。
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榆林好声音持续远扬?!盎鲋泄瓷挛鳌?024年驻华外交官陕西行之‘榆’你同行美美与共”、榆林·陕北民歌展、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活动受到各界好评。借助《黑神话:悟空》,“陕北说书”形成现象级传播IP?!渡钔诖澄幕诤?,创新叙事表达方式——陕西榆林借势“石峁遗址”助力城市文化IP“出圈”》入选中国城市国际传播示范案例。
涵养新风正气,奏响向上向善的时代“最强音”
有价值方可凝聚力量,有力量才能追寻梦想。
一年来,榆林把价值引领、教育引导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贯穿社会生活全过程,奏响向上向善的时代“最强音”。
厚德榆林,精神力量,直抵人心。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凝心聚力共奋进 同心筑梦谱新篇”合唱比赛、“强国复兴有我”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绥德革命纪念馆开馆运行。举办“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路生梅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弘扬治沙精神 传播生态文明”榆林治沙精神主题宣讲,承办“时代楷模”宝塔消防救援站、中宣部第142场“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主题宣讲。规范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管理,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运管平台。推出全省“情系国防”好民兵1人、好书记1人、好家庭1个、好企业1个,定边县希望小学被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薄?/p>
——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深化“诚信榆林”建设,榆林诚信建设指数位居全国前列。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三秦楷?!薄=ⅰ胺踩松凭佟薄坝芰趾萌恕?、道德模范典型选树工作机制,推出“中国好人”1人、“陕西好人”9人。打造“禾苗课堂”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品牌项目,表彰榆林市“新时代好少年”42人。
——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出台了《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清廉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清廉榆林建设。改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方式方法,开展“干净驼城”三年行动等14项综合整治行动,解决问题3285件。坚持“125511”文明实践示范培育行动,实行文明实践活动“菜单”月提示制度,广泛开展“抵制高价彩礼”“节地生态安葬”宣传教育,培育“榆小宣”等文明实践品牌50个。市委宣传部获“我眼中的三秦和美乡村”征文、摄影、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奖。陕北说书《移风易俗最文明》作为陕西唯一入选节目参加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文艺作品展演活动。子洲承办了陕北片区“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活动,不断夯实精神文明建设基础。
发掘本土资源,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立足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榆林着力打造文艺精品力作,坚持文艺为民惠民,提高公共文化供给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入时代现场,书写奋斗史诗。
一年来,全市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努力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文化建设百花竞放、活力奔涌。
落实398万元扶持53个文化文艺精品项目。电视剧《人生之路》获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实现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从0到1”的突破。电视剧《西北岁月》在央视播出,反响热烈?!恫斯倪诉讼臁贰渡穆讨蕖坊裆挛魇〉谑呓炀裎拿鹘ㄉ琛拔甯鲆还こ獭苯?,市委宣传部获组织工作奖。电影《刮大风》获第三届北欧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等国际奖项?!渡卤敝薄返?部作品入选2024年全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印痕》等4部电影登陆全国院线。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群众所需之处,正是文化所达之地。
举办“礼赞新中国 奋进新时代”广场群众大合唱、“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我们的节日”“送欢乐下基层”“我读路?!比魑牡然疃E┐骞娴缬胺庞?4254场次,位居全省首位。联合中国音协举办陕北民歌传承与发展座谈会,完成“陕北民歌音乐会”全国巡演22场次,“歌从陕北来——2024陕北民歌抖音挑战赛”发布作品251个、阅读量超1.8亿次。联合央视举办“品物皆春 2024与你一起过大年”春节特别节目,全国秧歌展演备受群众欢迎。深化缤纷四季全民阅读活动,榆林图书馆建成开馆,高西沟村农家书屋管理员马川川在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上获“乡村阅读推广人”称号,佳县燕翼堂义塾获2024年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榆阳、神木、府谷成功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沟谒拇稳奈锲詹椋挂胖飞暌殴ぷ魑炔酵平?。清涧寨沟遗址被评为十大考古发现,横山腰鼓等非遗项目火爆全国。子洲县马岔镇中心小学参加全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成果展演活动,展现了榆林少年宫建设的新活力。
在文化产业上,举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推进会。启动第四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实行干部包联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制度,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17.7亿元,同比增长7.0%,全年新增规上企业8家。落实市本级财政资金712万元,扶持文化产业项目58个。高质量推进长城、黄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榆林段)建设,在全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交流。赤牛坬等4个景区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碱淖景区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人生影视城获批省级影视基地。举办陕北榆林过大年、“清爽榆林”文化旅游季等系列活动,大力促进文旅消费。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113.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1.26亿元。
没有什么比信心更加宝贵,没有什么比精神更有力量。
回望来时路,郁郁芳华;昂首新征程,大道霞光。站在新的起点上,榆林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意气风发、昂首前行,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作者:郝彦丰)